關鍵指標
97.05
熱度指數-
影響級別High
-
影響範圍Local
-
最後更新2025-08-12
關鍵影響
積極影響 (2)
消極影響 (6)
事件概述
此次事件標誌著民主黨內部的代際和意識形態的轉變,一位進步派的民主社會主義候選人在重要城市中心擊敗了一個聲譽受損的既得利益人物。此事凸顯了進步運動與傳統黨內領導層之間的緊張關係,並影響著社會主義政策在管理大型市政當局中的可行性及城市政治代表的演變動態。
採集記錄
民調顯示佐赫蘭·馬姆達尼在紐約市市長競選中領先安德魯·庫默19個百分點
最新民調顯示,紐約市市長候選人佐赫蘭·馬姆達尼以19個百分點的優勢領先前州長安德魯·庫默,彰顯明顯優勢。作為現任州議員,馬姆達尼在多個人口族群中支持度穩固,尤其獲得許多猶太選民支持,其中包含同意他對加沙立場的選民。
此外,同一份民調指出,眾議員伊莉絲·斯特凡尼克在另一場州長選戰中正逐步縮短與現任州長霍楚爾的差距。雖然此次民調主要聚焦市長選舉,但也反映出當前加劇的政治緊張狀態,因馬姆達尼近日批評前總統川普與庫默,指控他們有政治協調。整體而言,這份市長選舉民調突顯馬姆達尼在競選後期的有利地位。
伊麗莎白·沃倫與佐蘭·曼達尼並肩競選,抨擊億萬富翁的反對
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與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候選人佐蘭·曼達尼一同公開競選,重點介紹他的政策並批評億萬富翁試圖阻撓他的競選。沃倫稱讚曼達尼在進步議題上「言行一致」,是民主黨勝利的典範。
沃倫特別關注住房可負擔性和財富不平等問題,支持曼達尼增加富人稅的提案。在包括CNBC一次引人注目的媒體訪談中,沃倫表示權勢集團與億萬富翁試圖阻止曼達尼,因為他的稅收和公共支出主張具有進步性。
報導未提及具體的競選時間和地點,但圍繞曼達尼目前的紐約市長競選及其政策議程進行。文章援引沃倫對前州長安德魯·科莫和富裕捐助者反對曼達尼等候選人的批評,雖然摘錄中未有直接引用的確切語句。
沃倫的介入提升了曼達尼的競選形象,並再次激起對富裕捐助者在紐約市政治影響力的批評。報導稱沃倫為「進步鬥士」,並指出媒體對住房可負擔性議題的廣泛關注。
佐拉恩·馬姆達尼在紐約市市長初選中的意外勝利及其對民主政治的影響
佐拉恩·馬姆達尼在紐約市市長初選中取得了意外勝利,激勵了尋求政治新希望的民主黨人。這一事件對於舊金山的民主黨人也具有重要意義,凸顯了影響城市中心的更廣泛政治趨勢。此次初選在一個堅實的藍色城市舉行,投票率為33%。馬姆達尼擊敗了此前聲名狼藉、不住紐約市數十年的前州長安德魯·科莫,後者據稱使用ChatGPT草擬了部分競選綱領。馬姆達尼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思想,儘管這些思想很少經過實踐檢驗或面臨反對。他的勝利反映了政治動態的關鍵變化:傳統守門人的衰落、真實性和信任取代嚴格意識形態的崛起,以及清晰有力願景的有效性。這次勝利表明民主黨競選活動需要更大膽和有抱負,超越行政承諾,直接激勵選民的物質福祉。雖然不表示加州民主黨人應當完全複製馬姆達尼的競選策略,但結果強調了政治守門人曾經擁有的控制力已經減弱,選民更加重視領導中的真實性和方向感。
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長競選中批評億萬富翁
作為紐約市長競選的領軍候選人,Zohran Mamdani最近因其關於億萬富翁和資本主義的大胆言論引發關注。在CNN的採訪中,Mamdani強烈表達了對億萬富翁存在的懷疑,表示「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有億萬富翁」。他的言論反映了對財富不平等的廣泛批評,以及實現更公平社會的願景。Mamdani的競選重點是解決紐約市「更富裕且更白」的社區面臨的挑戰,旨在推動有利於弱勢群體的政策。他毫不妥協的立場引起了眾多選民的共鳴,這些選民對經濟差距日益關切。對此言論的回應總體積極,許多人讚賞他的坦率和對社會問題的承諾。Mamdani的大膽姿態不僅讓他在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也契合了關於財富分配和企業責任重大變革的呼聲。隨著競選的推進,他對資本主義和財富再分配的觀點很可能繼續成為城市政治舞台上的核心話題。
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市長初選中的驚人勝利
在一場出人意料的事件中,州議員Zohran Mamdani贏得了紐約市市長的民主黨初選,擊敗了知名人物Andrew M. Cuomo。這次選舉標誌著民主黨一個重要的時刻,為黨派重塑方向提供了機會,彰顯了Mamdani意外成功的意義。2025年6月的初選共有十一名候選人爭奪提名,投票前的民調顯示Mamdani和Cuomo是領先者。Mamdani的勝利被視為民主黨重新與選民聯繫、擺脫被一些人形容為「脫節」的領導層的途徑。
此次選舉第二次採用了排名選擇投票,允許選民表達多重偏好。結果顯示紐約市民情緒的轉變,Mamdani的進步派綱領在當前政治環境中產生了強烈共鳴。他擊敗了民主黨高調人物Cuomo,引發了關於黨未來及其全國潛在影響的討論。Mamdani強調基層運動在其競選中的重要性,並強調黨應與選民真誠互動。
即時反應中,民主黨領導人對Mamdani勝選可能帶來的影響及其重塑未來選舉的潛力表示擔憂。包括Bernie Sanders在內的知名人物公開支持Mamdani的做法,表明民主黨內對民主社會主義的更廣泛接受。現任市長Eric Adams計劃作為獨立候選人參加即將到來的11月選舉,進一步複雜化了政治動態。此次初選結果象徵著城市民主政治中潮流變化的明確信號,鼓勵新領導層在傳統候選人面臨挑戰時嶄露頭角。
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市長初選中擊敗安德魯·科莫宣佈勝利
在一場令人意外的事件中,州議員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初選中勝出,擊敗了前州長安德魯·科莫。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Mamdani雖未達到直接獲勝所需的50%門檻,但取得了顯著領先。科莫承認選舉失利,表示「今晚是他的夜晚」。這是科莫自2021年因性騷擾醜聞辭職後尋求政治復出的一個重要時刻。如果Mamdani最終在11月的普選中勝出,他將成為美國最大城市的首位穆斯林和印度裔美國人市長。此次初選不僅作為地方競賽備受關注,也反映了民主黨在2024年總統選舉失利後的整體策略。Mamdani的勝利被視為民主黨選民尋求充滿活力領導的明確信號,特別是在特朗普政府執政的背景下。科莫在採訪中暗示可能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11月大選,表明政治戲碼可能在初選後繼續。這次初選對未來民主黨的策略和大選方向具有重要影響。
佐赫蘭·馬姆達尼在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中驚人擊敗安德魯·科莫
在一場令人驚訝的政治逆轉中,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和州議員佐赫蘭·馬姆達尼在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中擊敗了前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67歲的科莫在向支持者發表的講話中承認了馬姆達尼的勝利,並表示「今晚屬於他」。如果馬姆達尼在11月的大選中當選,他將成為紐約市——美國最大城市——的首位穆斯林和印度裔市長。科莫因性騷擾醜聞於2021年辭職,此次初選是他試圖政治復出的嘗試。這場選舉被視為民主黨的試金石,該黨在2020年11月的大選中遭遇重大失利後正在調整其策略。週二晚的結果顯示,馬姆達尼以壓倒性優勢領先,但未達到直接獲勝所需的50%門檻。科莫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仍在考慮是否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11月的大選。初選結果突顯了選民情緒的變化,馬姆達尼的競選口號呼籲在面對共和黨崛起時採取大膽的領導。
參議員吉利布蘭德批評市長候選人佐蘭·馬姆達尼關於「起義」言論
紐約參議員柯爾斯滕·吉利布蘭德批評紐約市市長候選人佐蘭·馬姆達尼提及「起義」的言論。吉利布蘭德敦促馬姆達尼明確譴責這個詞,該詞強烈聯繫著巴勒斯坦針對以色列的起義,許多人視之為鼓吹暴力的表徵。
這場爭議起因於市長選舉期間,據報導馬姆達尼支持包含「起義」字眼的說法。支持以色列的倡導者與猶太社區領袖譴責這種表達,而馬姆達尼的支持者則稱其言論遭誤解。
吉利布蘭德表示,馬姆達尼應清楚表態他不支持暴力,並強調:「他應該予以譴責。」她的言論令全國對市長競選的關注升高,使得馬姆達尼的政治立場與言論面臨更嚴格的審視。
此事件加劇了關於反猶太主義、以巴關係與紐約政治運動中政治行為的更廣泛辯論。
2025年紐約市市長初選:庫莫與曼達尼的激烈競爭投票開放
2025年6月24日星期二,紐約市各區的市長初選投票站正式開放,前州長安德魯·庫莫與州議員佐蘭·曼達尼展開激烈競爭。投票從上午開始,布魯克林多個地點同時開放。此次初選將決定民主黨市長候選人,雙方經過數月的競選爭奪該職位。庫莫曾任紐約州州長,主張經驗、基礎建設及公共安全;曼達尼現任皇后區第36選區議員,推動進步政策、負擔得起的住房與警察改革。儘管天氣炎熱,選民仍持續前來投票,有人充滿熱情,有人則較冷淡。投票將持續至晚上9點。初選結果將影響11月大選中民主黨候選人的人選。當日中午報告稱投票所無重大異常。選舉委員會提醒選民攜帶有效證件並確認投票地點,另外公布了提前投票數據和當日登記規則。此次初選競爭激烈,雙方都著重動員五大區選民,投票結束後將公佈結果。
佐赫蘭·馬姆達尼在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中擊敗安德魯·科莫
在一場令人震驚的政治逆襲中,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和州議員佐赫蘭·馬姆達尼在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中擊敗了前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2025年6月12日公佈的結果標誌著民主黨內部的代際更替。根據紐約市選舉委員會的數據,馬姆達尼獲得了43.5%的首選票,而科莫獲得了36.3%。包括排序投票在內的最終結果將於7月1日公佈。
67歲的科莫在週二深夜承認失敗,並在紐約市木工工會總部發表講話時祝賀馬姆達尼的勝利。"今晚不屬於我們,"科莫表示,並補充說他已致電祝賀馬姆達尼。這位前州長在2021年因性騷擾和COVID-19管理不善的指控辭職後,試圖重返政壇。
馬姆達尼的競選策略包括交叉支持排名第三的布拉德·蘭德,充分利用排序投票的優勢。儘管在幾乎所有的民意調查中落後,馬姆達尼的草根勢頭還是戰勝了科莫2500萬美元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支持的競選活動,後者在媒體上大量投放反馬姆達尼和親科莫的信息。
如果馬姆達尼的優勢保持下去,他將成為紐約市首位穆斯林和印度裔市長,創造歷史性的里程碑。這次初選被視為民主黨的試金石,該黨在最近的選舉失利後正在重新評估其策略。11月的大選很可能將決定這座堅定自由主義城市的下一任市長。
科莫暗示了未來的潛在決定,包括可能在11月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但他強調:"今晚屬於他。"這一結果已經引發了關於美國進步政治更廣泛影響的討論。
紐約市市長候選人佐蘭·曼達尼因「全球化起義」言論引發爭議
紐約市市長競選候選人佐蘭·曼達尼因其關於「全球化起義」口號的言論引發廣泛爭議和批評。多篇報導關注他與反以色列活動的關聯及其對相關爭議性言論立場的不明確。儘管曼達尼拒絕明確譴責該口號,稱市長不應審查言論,但表示會勸阻使用該術語。此態度引發了紐約參議員柯爾斯滕·吉利布蘭德和眾議員哈基姆·傑弗里斯等政界人士的批評。爭議激化了有關反猶太主義、政治言辭及公職人員角色的辯論。曼達尼同時也在紐約部分商業菁英中獲得支持,顯示其競選活動影響力超越政治紛爭。此事件反映了自由言論、激進主義及選舉政治中反猶主義的問題複雜性與敏感性。
2025年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初選結果凸顯安德魯·科莫與佐蘭·曼達尼的激烈角逐
2025年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初選競爭激烈,共有11名候選人角逐提名。這是該市市長選舉中第二次採用排序投票制。民調顯示,前州長安德魯·M·科莫和議員佐蘭·曼達尼是領先的競爭者。現任市長埃里克·亞當斯未參加初選,將在11月的大選中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選舉結果備受關注,紐約市選舉委員會提供了詳細的選區級數據。美聯社負責選舉結果的發布,而《紐約時報》則提供了社區形狀和額外分析。此次初選的結果意義重大,反映了民主黨內部的政治動態以及對城市治理的廣泛影響。排序投票制的使用增加了過程的複雜性,可能導致最終結果的延遲公布。《紐約時報》的選舉結果團隊,包括邁克爾·安德烈、艾瑪·貝克、尼爾·伯格等人,在數據分析和報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初選結果將塑造11月大選前的政治格局,屆時民主黨提名人將與獨立候選人埃里克·亞當斯對決。
佐赫蘭·馬姆達尼在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中擊敗安德魯·科莫,預示政治風向轉變
在一場令人震驚的政治逆襲中,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和州議員佐赫蘭·馬姆達尼在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中擊敗了前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67歲的科莫因性騷擾醜聞於2021年辭職,此次試圖重返政壇。他在向支持者發表的講話中承認了馬姆達尼的勝利,並表示「今晚屬於他」。如果馬姆達尼在11月的大選中獲勝,他將成為紐約市首位穆斯林和印度裔市長。這場在自由派大本營紐約舉行的初選被視為民主黨的試金石,該黨在2024年選舉中遭遇重大失敗後正試圖調整其信息傳遞。結果顯示,馬姆達尼以壓倒性優勢領先,但未達到直接獲勝所需的50%門檻。科莫暗示可能在11月的大選中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馬姆達尼的勝利被認為是民主社會主義運動的重大轉折,他將有機會擔任美國最顯赫的政治職位之一。他的競選活動激發了左翼活動人士的熱情,支持者稱其為「地震級」勝利,為全國工人階級倡導發出了強有力的信號。
紐約市長候選人佐赫蘭·曼達尼因‘起義’言論遭強烈反對
紐約市長候選人佐赫蘭·曼達尼,一位民主黨人及紐約州進步派議員,因在採訪中為‘全球化起義’口號辯護而遭到猶太組織和政治領袖的強烈批評。曼達尼在回應中稱該口號反映了對巴勒斯坦人權平等的‘絕望渴望’,並引用美國大屠殺博物館在描述1944年華沙起義時使用的‘起義’一詞為其立場辯護。然而,美國大屠殺博物館迅速譴責其言論,稱其利用博物館和華沙起義美化口號‘令人憤慨且對倖存者尤為冒犯’。反誹謗聯盟CEO喬納森·格林布拉特稱該口號為‘明確的暴力煽動’,而猶太裔眾議員丹·高曼則強調‘起義’一詞廣泛指代第一次和第二次起義期間針對以色列平民的暴力恐怖襲擊。曼達尼雖承認反猶偏見是‘城市的真實問題’,但拒絕譴責口號,導致高曼稱其‘不適合領導擁有130萬猶太人的城市’。
佐蘭·馬姆達尼領跑紐約市長競選,2025年初選挑戰安德魯·科莫
2025年紐約市市長初選已結束,但由於排名選擇投票的複雜性,結果仍未確定。進步派候選人佐蘭·馬姆達尼有望擊敗紐約政壇重要人物安德魯·科莫。目前計票仍在進行中,馬姆達尼在早期計票中領先。為確保更廣泛的選民代表性而實施的排名選擇投票系統推遲了最終結果的公布,官員們正在處理多輪選票重新分配。關鍵細節包括:
- **發生了什麼**:紐約市市長初選舉行,佐蘭·馬姆達尼成為安德魯·科莫的有力競爭者。排名選擇投票的使用推遲了最終勝者的宣布。
- **時間和地點**:選舉於2025年初選日在紐約市舉行。
- **參與者**:進步派候選人佐蘭·馬姆達尼和紐約前州長安德魯·科莫是此次競選的主要人物。
- **具體數據和數字**:早期計票顯示馬姆達尼領先,但由於排名選擇投票過程,確切數字尚未公布。
- **意義**:此次選舉凸顯了進步政治在紐約市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以及排名選擇投票對選舉結果的影響。
- **即時結果和持續發展**:由於官員們需要完成排名選擇計票過程,最終結果預計需要幾天時間。
佐赫蘭·馬姆達尼領跑紐約市長初選,標誌著民主黨內的世代更替
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立法者佐赫蘭·馬姆達尼有望贏得紐約市長的民主黨初選,標誌著政治格局的重大轉變。初步結果顯示,馬姆達尼以43.5%的首選票領先前州長安德魯·科莫的36.3%。科莫在週二晚承認敗選,並在紐約市木工工會總部發表講話時表示:「今晚不屬於我們。」他還祝賀了馬姆達尼的競選。此次選舉採用了排名選擇投票制,允許選民按偏好選擇最多五位候選人。馬姆達尼策略性地交叉支持了排名第三的布拉德·蘭德,以從排名選擇制度中獲益。儘管科莫在幾乎所有民意調查中領先,並得到了2500萬美元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支持,但馬姆達尼的草根競選活動贏得了選民的共鳴。紐約市選舉委員會預計將於7月1日公布最終結果。馬姆達尼的勝利將是對科莫的羞辱性打擊,後者試圖在性騷擾和新冠疫情管理不善指控後四年重振政治生涯。這一結果也標誌著民主黨內的世代變化,進步派候選人勢頭強勁。此次選舉引起了全國關注,反映了政治動態的廣泛轉變。
佐蘭·馬姆達尼在紐約市長初選中的潛在勝利可能標誌著社會主義運動的重大轉變
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初選已成為全國政治關注的焦點,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州議員佐蘭·馬姆達尼正在挑戰前州長安德魯·科莫。馬姆達尼的競選勢頭強勁,在週二的初選前縮小了民調差距。他的勝利將代表國家政治的重大轉變,測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治理紐約這樣的大都市中的可行性。
馬姆達尼的潛在勝利將使他掌管1150億美元的預算和超過30萬名員工,包括管理美國最大的警察隊伍。他的職責還包括處理日常市政任務,如除雪和修補道路坑窪,突顯了意識形態目標與實際治理之間的張力。支持馬姆達尼的民主社會主義者美國分會(DSA)將他的候選視為運動的關鍵時刻。紐約市DSA分會聯合主席格蕾絲·莫瑟將潛在勝利描述為「地震級」,強調其對全國社會主義者和工人階級倡導者的象徵意義。
這場競選也是對社會主義運動治理能力的試金石,此前芝加哥市長布蘭登·約翰遜(另一位DSA支持的候選人)的任期結果喜憂參半。約翰遜的任期面臨挑戰,包括政策提案被否決和公眾反彈。馬姆達尼的競選與約翰遜的相提並論,引發了對社會主義領導人能否駕馭大城市行政領導複雜性的疑問。
除了地方影響外,馬姆達尼的成功可能激勵左傾候選人在民主黨內部挑戰建制派人物,尤其是在該黨2024年選舉失利之後。他的競選綱領聚焦於解決不平等和勞工權利的進步政策,贏得了越來越多選民的支持。初選結果不僅將塑造紐約市的未來,還將影響美國進步政治的更廣泛軌跡。
Zohran Mamdani的潛在市長勝利可能重塑國家政治並考驗社會主義運動
2025年紐約市長選舉已成為國家政治動態的焦點,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州議員Zohran Mamdani成為一位強有力的競爭者。儘管在大多數民調中落後於前州長安德魯·科莫,但Mamdani在民主黨初選前已大幅縮小差距。他的支持者認為,他的潛在勝利將對民主社會主義運動產生「地震式」影響,並考驗該運動能否有效治理紐約市這樣的大都市。Mamdani得到了伯尼·桑德斯和亞歷山德里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OC)等知名人士的支持,他們主張大幅增加城市支出。如果當選,Mamdani將負責1150億美元的預算,管理超過30萬名員工,包括全國最大的警察隊伍。他的政府還將負責日常市政任務,如除雪和修補坑洞,突顯了意識形態目標與實際治理之間的緊張關係。紐約市民主社會主義者協會(DSA)聯合主席Grace Mausser強調了社會主義市長在美國最大城市的象徵意義,稱其為全國社會主義者傳遞的「極其有力且鼓舞人心的信息」。然而,這一角色需要重大的政治妥協,芝加哥市長布蘭登·約翰遜(另一位社會主義支持者)的政策提案遭到市議會和選民的拒絕就是例證。Mamdani的競選已經引發了關於左翼治理在複雜城市環境中可行性的辯論,並對民主黨從2024年全國失利中恢復產生廣泛影響。
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長初選中的潛在勝利可能預示著國家政治的重大轉變
紐約市長的初選吸引了廣泛關注,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州議員Zohran Mamdani在民調中迅速崛起,與前州長安德魯·科莫的差距逐漸縮小。儘管天氣酷熱,週二的初選仍有超過83萬紐約市民投票。Mamdani的潛在勝利被其支持者視為民主社會主義運動的「地震性」時刻,包括紐約市民主社會主義者協會(DSA)聯合主席Grace Mausser。他的勝利不僅會震驚民主黨,還將考驗左翼意識形態者治理紐約這樣的大都市的能力。作為市長,Mamdani將掌管1150億美元的預算,管理超過30萬名員工,包括全國最大的警察隊伍。他的政府將面臨平衡激進意識形態與市政實際任務(如鏟雪和修補道路)的雙重挑戰。這場選舉具有全國性意義,可能激勵其他地方的左翼力量挑戰建制派人物。Mamdani的競選被比作芝加哥市長Brandon Johnson,另一位社會主義支持者,上任後也面臨政治挑戰。這場初選的結果將被密切關注,作為美國政治中社會主義運動未來的風向標。
紐約市長初選:庫莫與曼達尼競爭激烈,結果推遲至7月公布
2025年6月24日舉行的紐約市長初選成為前州長安德魯·庫莫與州議員佐蘭·曼達尼之間的一場激烈競爭。民調顯示,庫莫以35%的首選票領先,曼達尼以32%緊隨其後。然而,由於該市的排序選擇投票制度,非官方結果將於7月1日公布,官方認證預計在7月14日完成。這一制度允許選民為最多五位候選人排序,若無候選人獲得超過50%的首選票,得票最少的候選人將被淘汰,其選票將根據次選偏好重新分配。這一過程可能需要數天時間,正如2021年初選所見。
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長選舉中的潛在勝利可能重塑國家政治並考驗社會主義運動
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Zohran Mamdani有望贏得紐約市長選舉,這一勝利可能預示著國家政治的重大轉變,並對社會主義運動構成重大考驗。作為現任州議會議員,Mamdani在其新興競選活動中勢頭強勁,並在週二民主黨初選前的多數民調中大幅縮小了與Andrew Cuomo的差距。若獲勝,這將震驚仍在應對2024年全國選舉失利的民主黨,並激勵左傾候選人挑戰建制派人物。
Mamdani的勝利將使他掌控1150億美元的預算和超過30萬名員工,包括全國最大的警察力量。他的職責還包括處理諸如掃雪和修補坑窪等日常市政任務,突顯極端意識形態與實際治理之間的緊張關係。紐約市民主社會主義者協會(DSA)聯合主席Grace Mausser將這一潛在勝利描述為「地震級」,強調其可能為全國範圍內的社會主義者和工人階級倡導者賦能。
市長職位是美國最複雜的行政職位之一,需要政治妥協——這是Mamdani將面臨的挑戰,他將追隨芝加哥市長Brandon Johnson的腳步,後者作為另一位社會主義支持的領導人,其政府在政策推行上屢屢受挫。Mamdani的競選也遭到反對,包括一位億萬富翁CEO警告稱,若他獲勝將關閉雜貨店。初選結果不僅將決定紐約市的領導權,還將考驗社會主義治理在大都市的可行性。
佐赫蘭·馬姆達尼在紐約市長競選中潛在勝利標誌著民主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
紐約市民主黨初選市長選舉已成為前州長安德魯·科莫與進步派候選人、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佐赫蘭·馬姆達尼之間激烈競爭的舞台。馬姆達尼在民調中的飆升使他成為潛在贏家,這將在國家政治中標誌一次重大轉變,並為社會主義運動帶來重要考驗。若當選,馬姆達尼將擔任美國最具權力的政治職位之一,管理1150億美元的預算和超過30萬名員工,包括全國最大的警察隊伍。他的勝利將挑戰民主黨建制派,並激勵全國左翼候選人。
馬姆達尼的競選獲得了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DSA)的大力支持,紐約市DSA分會聯合主席格蕾絲·莫瑟將潛在勝利描述為運動的「地震性」事件。然而,紐約市長的角色也要求政治妥協,這一點在芝加哥市長布蘭登·約翰遜(另一位社會主義支持的領導人)的困境中得到了體現。由於排名選擇投票,選舉結果可能不會立即明朗,初步結果預計在初選後一周公布,最終認證有待郵寄選票、缺席選票和其他選票的統計。
這場選舉被視為民主黨的一個十字路口,選民將在醜聞纏身的內部人士科莫和進步派外部人士馬姆達尼之間做出選擇。結果將對黨的方向和美國主要城市社會主義治理的可行性產生廣泛影響。
佐赫蘭·馬姆達尼潛在市長勝利或重塑國家政治並考驗社會主義運動
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佐赫蘭·馬姆達尼有望贏得紐約市長選舉,這將成為美國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時刻。儘管在大多數民調中落後於安德魯·科莫,馬姆達尼在週二民主黨初選前已大幅縮小差距。他的勝利不僅會震驚仍在應對2024年全國選舉失利的民主黨,還會激勵左傾候選人挑戰全國各地的建制派人物。他的支持者,包括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協會(DSA)紐約市分會聯合主席格蕾絲·莫瑟,認為他的當選將對民主社會主義運動產生「地震般」的影響。
作為市長,馬姆達尼將管理1150億美元的預算和超過30萬名員工,包括全國最大的警察隊伍。他的職責範圍從掃雪和修補坑洞等日常市政任務,到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經濟中心的領導者發揮重大影響力。這種雙重性凸顯了意識形態治理與實際城市管理之間的張力,這一挑戰曾讓前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感到挫敗。
馬姆達尼的潛在勝利還將使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協會面臨嚴格審視,迫使他們回答一個緊迫問題:左翼理論家能否有效治理一個大都市?他的競選活動被比作芝加哥市長布蘭登·約翰遜,另一位社會主義支持者,在實施被市議會和選民拒絕的政策時面臨挑戰。馬姆達尼的競選結果可能成為社會主義運動在美國政治中可行性的試金石。
紐約市長初選凸顯民主黨分裂,曼達尼領先科莫
紐約市於週二舉行的市長初選已成為民主黨內部矛盾和更廣泛政治混亂的焦點。這場選舉有兩位主要候選人:前州長安德魯·科莫,他因醜聞辭職;以及政治經驗有限的社會主義者佐蘭·曼達尼。民調顯示曼達尼領先科莫,反映了選民對現狀的不滿。此次初選被視為民主黨全國範圍內的風向標,尤其是在唐納德·川普總統任期結束後,其對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儘管風險很高,但由於科莫和曼達尼很可能在11月的大選中再次對決,初選結果的影響有所減弱。大選還將包括現任市長埃里克·亞當斯,他上次贏得了民主黨提名,但此後與川普結盟,現在以獨立身份參選。這一複雜的局面凸顯了紐約市政治舞台的分裂狀態。
科莫的競選標誌著他試圖政治復出,儘管他面臨性騷擾指控和對其處理養老院新冠死亡事件的審查,但他仍試圖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幕後影響力。他的策略是把自己塑造成危機城市的強勢領導者,這一敘事讓人聯想到川普的「美國大屠殺」言論。
另一方面,曼達尼代表了民粹主義的崛起,他抓住了政治體制失敗的機會。他的參選凸顯了社會主義理念在民主黨內部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以及選民對變革的廣泛需求。初選結果不僅將決定民主黨提名,還將預示未來選舉中該黨的方向。
這場選舉引起了全國關注,對新澤西和維吉尼亞等關鍵州的民主黨戰略具有啟示意義。結果將揭示該黨能否調和其溫和派與進步派的分歧,還是分裂會進一步加深。
佐赫蘭·馬姆達尼挑戰庫莫參加紐約市長初選,預示潛在政治變革
紐約市長初選正在見證安德魯·庫莫與佐赫蘭·馬姆達尼之間一場激烈的角逐,後者的潛在勝利預示著全國政治的重大變革,也是對社會主義運動的一次重要考驗。這場初選因候選人之間鮮明的意識形態差異而備受關注。庫莫作為前州長試圖重返政壇,卻面臨來自社會主義運動新星馬姆達尼的強大挑戰。這場選舉的結果可能重塑紐約乃至更廣泛地區的政治格局,反映出進步政治的更廣泛趨勢。選舉被視為衡量社會主義政策在城市治理中影響力的晴雨表。關鍵細節包括高投票率以及兩位候選人的激烈競選活動,馬姆達尼專注於草根動員,而庫莫則利用其成熟的政治網絡。選舉結果不僅將決定紐約市的下一任市長,還將為美國未來的進步運動定調。
紐約市長初選結果因排序投票制延遲公佈
由於採用了排序投票制,紐約市長的初選結果預計將延遲公佈。這一制度允許選民按偏好順序為最多五名候選人排序。本週二,選民參與了初選,以決定11名民主黨候選人中誰能晉級。排序投票制使計票過程複雜化,因為選票必須經過多輪統計才能根據選民的偏好確定勝者。此次初選是選出下一任紐約市長的關鍵一步,該職位對包括經濟適用房和移民問題在內的本地政策具有重大影響力。結果延遲反映了新投票制度的複雜性和選舉的高風險性。這一事件突顯了全國範圍內關於選舉改革及其對民主進程影響的廣泛討論。
曼達尼潛在勝利預示紐約市長初選重大政治變革
紐約市長初選已成為全國政治關注的焦點,候選人曼達尼的潛在勝利預示著政治格局的重大變革。這場競選也被視為美國社會主義運動的關鍵考驗。最近的民調顯示競爭激烈且結果多變。一項調查顯示庫莫領先曼達尼14個百分點,而另一項民調則表明曼達尼在紐約市民投票前領先庫莫。這場初選的結果可能對地方治理和更廣泛的政治趨勢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對進步和社會主義運動。曼達尼和庫莫等高調候選人的參與突顯了這次選舉的重要性。選舉結果將受到密切關注,以評估選民情緒和城市政治中意識形態轉變的可能性。
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初選吸引數百萬選民
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初選正在進行中,數百萬選民前往投票站,從11位民主黨候選人中選出最終人選。此次初選是確定下任市長的關鍵一步,即時結果備受關注。由於其對紐約市未來領導層和政策走向的重要影響,這場選舉吸引了廣泛關注。包括Geoff Bennett、Zeba Warsi、Dan Sagalyn、Amna Nawaz、Stephanie Kotuby、Alexa Gold在內的多名記者和新聞機構對活動進行了報道。此次初選是更廣泛政治格局的一部分,其他重要事件包括北約領導人歷史性峰會、以色列-伊朗停火協議以及最高法院關於移民政策的裁決。初選結果將對民主黨及紐約市的治理產生深遠影響。
候選人聚焦於阻止安德魯·科莫的競選之路,紐約市長初選前夕
在紐約市長初選前一天,多位候選人加緊努力阻止安德魯·科莫的勝利之路。這場競爭激烈的初選中,選民情緒發生了顯著變化,最近的民調顯示佐蘭·馬姆達尼似乎領先於科莫。民調結果表明科莫可能遭遇意外失利,他一直是紐約政壇的重要人物。此次初選是決定民主黨市長候選人的關鍵一步,勝者很可能在普選中與共和黨候選人一決高下。初選的實時結果備受關注,將提供候選人表現的即時洞察。這場選舉的結果可能對紐約市的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影響住房、教育和公共安全等政策。候選人的策略,包括他們對科莫的聚焦,反映了選舉的高風險性和競爭的激烈性。
安德魯·科莫在輸給Zohran Mamdani後宣布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競選紐約市長
前紐約州長安德魯·科莫於2025年6月23日星期一宣布,在輸給議員Zohran Mamdani的民主黨初選後,將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紐約市長競選。盡管承認初選失利,科莫決定繼續參選,預示著一場包括科莫、Mamdani和現任獨立參選市長埃里克·亞當斯在內的激烈競選。科莫批評Mamdani的競選口號華而不實,強調自己對負擔能力、更安全街道和可及托兒服務的關注——這些也是Mamdani基層競選的核心議題。科莫承認了對其初選陣營的批評,並承諾將更直接與選民接觸。 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兼州議員Zohran Mamdani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民主黨初選,這引發了華爾街及建制派民主黨的擔憂。Mamdani從市內負擔能力為核心的進步基層運動中崛起。對於科莫以獨立身份參選的決定,Mamdani批評科莫和亞當斯在背後與億萬富翁做交易,承諾將關注紐約的工人階級。Mamdani也祝賀科莫開展了有影響力的競選活動。 科莫預計將在他幾個月前創建的「戰鬥與兌現」黨名單下參選。其他候選人包括前檢察官吉姆·沃爾登的獨立競選和共和黨候選人、守護天使創始人兼廣播節目主持人柯蒂斯·斯里瓦。這場競爭激烈的競選在一個主要是民主黨的城市中,彰顯了紐約市政治格局的顯著分裂和競爭。
安德魯·科莫在意外發展中領跑紐約民主黨市長初選
紐約市長的民主黨初選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前州長安德魯·科莫儘管因MeToo醜聞辭職,卻在大多數民調中領先。這場選舉吸引了全國的關注,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其家鄉的宣戰更增添了戲劇性。初選競爭激烈,包括現任市長埃里克·亞當斯,他未參加初選,計劃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大選。與此同時,民主社會主義者佐蘭·曼達尼憑藉相對簡單的政治履歷,成為科莫的潛在挑戰者。
科莫的領先歸功於他在老年選民、黑人選民和猶太裔紐約人中的強大支持,這一聯盟對贏得紐約民主黨初選至關重要。儘管他的不當行為和咄咄逼人的風格廣為人知,許多選民似乎忽略了這些問題,甚至有人欣賞他的強硬形象(「他是個惡霸,但他是我們的惡霸!」)。
曼達尼在最後幾週勢頭強勁,得到了伯尼·桑德斯和亞歷山德里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等進步派人士的支持。然而,他面臨擴大選民基礎和縮小與科莫差距的艱巨任務。選舉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包括中東危機、反猶太主義指控,甚至預測中的熱浪可能影響選民投票率。
這場初選反映了民主黨更廣泛的混亂,紐約市的治理挑戰與全國性問題相呼應。結果可能對黨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在華盛頓。選舉形勢仍在變化,選民在年輕(曼達尼)和經驗(科莫)之間糾結,最終結果可能塑造未來多年的政治格局。
最新民調顯示紐約市長初選中庫莫與曼達尼競爭激烈
最近的內部民調顯示,在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初選中,安德魯·庫莫與佐蘭·曼達尼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一項由Data for Progress代表支持曼達尼的超政治行動委員會進行的調查發現,庫莫僅領先兩個百分點,而庫莫陣營的民調則顯示他領先12個百分點。Data for Progress的民調通過短信和網絡在5月30日至6月4日期間對819名可能的民主黨選民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排名選擇投票中,庫莫最初領先七個百分點,最終在第八輪以51-49的微弱優勢獲勝,誤差範圍在三百分點內。該民調由超政治行動委員會「紐約人支持降低成本」和全國PAC「工人家庭黨」委託進行,後者支持曼達尼。
曼達尼關注解決收入不平等問題,儘管有人批評他缺乏經驗,但他的主張引起了選民的共鳴,尤其是那些關注住房和通貨膨脹問題的人。「紐約人支持降低成本」的發言人比爾·奈德哈特表示:「這項民調清楚地表明,紐約人越來越希望有一位像佐蘭·曼達尼這樣關注可負擔性的市長,而不是像安德魯·庫莫這樣醜聞纏身的政客。」庫莫在2021年因性騷擾指控和在COVID-19期間少報養老院死亡人數而辭去州長職務,但他否認這些指控。
庫莫最近的民調由Expedition Strategies在6月3日至7日期間對600名可能的民主黨選民進行,顯示他在第八輪投票中以12個百分點(56-44)領先曼達尼。隨著6月24日初選的臨近,這場競爭仍然非常激烈,提前投票趨勢和天氣條件可能影響投票率。
紐約市長首場辯論關鍵亮點及安德魯·科莫獲支持
紐約市長的首次民主黨初選辯論中,領跑者安德魯·科莫遭到對手的猛烈攻擊。這場辯論在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初選前舉行,突顯了政策分歧和個人批評。科莫作為前紐約州州長,因其爭議性任期成為焦點,包括性騷擾醜聞和他近期競選市長的舉動。值得注意的是,紐約州參議員傑西卡·拉莫斯曾是科莫的批評者,卻出人意料地支持他競選市長。拉莫斯提到科莫在新冠疫情等危機中的領導力是她支持的原因。此外,前紐約市長麥可·布隆伯格公開支持科莫,為其競選增添動力。與此同時,其他候選人則專注於阻止科莫的勝利之路,強調其過去的醜聞並質疑其是否適合擔任市長。辯論還涉及科莫對辭去州長職務的後悔以及對現任州長凱西·霍楚爾政府的批評。初選競爭激烈,候選人如曼達尼正努力在被稱為『跳球』的競選中提高選民投票率。此次活動凸顯了市長競選的高風險,選民和分析師都熱切期待即時結果。
紐約市長候選人佐赫蘭·馬姆達尼面臨驅逐呼籲,民調領先庫莫
紐約市長競選日趨激烈,候選人佐赫蘭·馬姆達尼回應了紐約市議員維姬·帕拉迪諾對其驅逐的爭議性呼籲。馬姆達尼稱帕拉迪諾的言論為‘極端主義’,引發了強烈反彈。與此同時,一項新民調顯示,馬姆達尼在排名選擇投票中領先前州長安德魯·庫莫,標誌著競選態勢的重大轉變。調查結果突顯了馬姆達尼在選民中日益增長的支持,可能重塑市長選舉的競爭格局。驅逐呼籲和民調結果已成為市長候選人最後辯論的焦點,凸顯了這場競選的高風險。紐約市長選舉因其對地方治理和更廣泛政治趨勢的潛在影響而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