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指標
24.0
熱度指數-
影響級別Medium
-
影響範圍Global
-
最後更新2025-08-05
關鍵影響
積極影響 (4)
事件概述
中國天問二號航天器於2025年5月28日發射,目前正在前往近地小行星Kamoʻoalewa的途中。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確認,航天器距離地球已超過300萬公里,運行正常。天問二號將研究並採集這顆被認為可能是月球碎片的小行星樣本,計劃於2027年底返回地球。此次任務旨在為太陽系演化和地球水源起源提供新見解,展示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進步。
採集記錄
中國天問二號航天器成功發射並前往近地小行星Kamoʻoalewa
中國天問二號航天器於2025年5月28日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目前正在順利執行探索近地小行星Kamoʻoalewa的任務。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於2025年6月6日確認,航天器距離地球超過300萬公里(186萬英里),運行狀態正常。CNSA還發布了任務的首張太空照片,由工程相機拍攝,展示了航天器的兩塊圓形太陽能電池板之一。這張照片標誌著公眾首次看到任務的實際畫面,此前發布的僅為藝術渲染圖,且發射未進行直播。
天問二號預計將於2026年7月抵達Kamoʻoalewa,這顆神秘的小行星被認為是月球的碎片。航天器將在軌道上環繞並研究該小行星數月後採集樣本。科學家推測,Kamoʻoalewa可能是月球在一次巨大撞擊中飛出的碎片。採集樣本後,天問二號將於2027年底返回地球,通過再入艙送回樣本。隨後,任務將利用地球引力進行彈弓機動,轉向主帶彗星311P/PANSTARRS,預計在2035年左右與其會合。
該任務旨在提供關於這些天體組成和性質的關鍵數據,為太陽系演化和地球水源起源提供線索。天問二號採用了三種創新的採樣技術——懸停採樣、觸地即離和錨定鑽探,具體取決於小行星的表面條件。此次任務凸顯了中國在深空探測方面日益增強的能力,延續了此前嫦娥二號飛掠小行星圖塔蒂斯和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成功。
天問二號任務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報導,美國科學家對其雄心勃勃的目標感到震驚,引發了NASA內部的高層緊急討論。此次任務標誌著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里程碑,使其成為行星科學領域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