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指标
12.66
热度指数-
影响级别Medium
-
影响范围Global
-
最后更新2025-07-23
关键影响
积极影响 (2)
消极影响 (5)
事件概述
自2020年以来,地球自转加速,导致2024年和2025年的几天短于标准的24小时。2024年7月5日,记录到最短的一天,仅比24小时短1.66毫秒。预计2025年7月9日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短的一天,减少1.3到1.6毫秒。这些波动可能需要进行负跳秒以调整全球时间。
事件时间线
地球经历2024年和2025年更短的日子,由于自转加快,可能采用负闰秒
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导致自1973年原子钟问世以来记录到的一些最短的白昼。2024年7月5日,地球经历了最短的一天,完成一次旋转比标准24小时(86,400秒)少了1.66毫秒。包括2025年7月9日、10日、22日和8月5日的夏季,也出现了比平常显著更短的日子,其中7月10日比24小时少1.36毫秒,7月22日预计少1.34毫秒,成为2025年第二短的一天。2020年前,最短的一天是比标准时间短1.05毫秒。
地球日长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月球引力、季节性大气变化及地球液态内核动态。历史上,由于月球远离导致的潮汐摩擦,地球自转逐渐变慢,日子逐渐变长。但自1972年以来,测量显示自转速度有加快趋势,波动像股市起伏。
这种加速引起天文学家和计时专家关注,他们利用卫星和原子钟对比固定恒星测量地球自转。斯cripps海洋学研究所名誉教授Duncan Agnew指出,自1972年开始的这一趋势促使协调世界时(UTC)添加了闰秒以保持同步。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2029年左右可能需要引入负闰秒——即从原子钟中减少一秒,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莫斯科国立大学首席科学家Leonid Zotov表示,加速的根本原因尚未明了,科学家普遍认为源于地球内部。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察觉,但对精确计时非常关键,影响依赖准确时间测量的全球系统。
地球自转加速,创纪录的短日带来可能的时间调整
2024年夏季,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使得一天略短于标准的24小时(86,400秒)。2024年7月5日,地球记录到了自原子钟监测旋转65年以来最短的一天,这一天比24小时短了1.66毫秒。自1972年以来,这种稍快的日长趋势一直存在,但其变化类似于股市波动。
2025年7月9日:地球加速自转导致有记录以来最短的一天
2025年7月9日,科学家确认这可能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短的一天。这一现象源自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导致当天比通常的24小时短约1.3到1.6毫秒。自2020年以来,地球自转加速已被观测到,今年夏天这类事件已是第六次,依据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统服务(IERS)的数据。地球旋转速度加快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包括地球内部的地球物理活动、海洋潮汐、大气变化,尤其是月球位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Duncan Agnew强调,尽管加速现象前所未有,但这并不意味着灾难性变化,仍值得科学关注。科学家们使用高精度卫星数据和地球物理模型探究这一旋转变化的底层机制。历史上,地球自转多次加速与减速,皆与地震及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相关。虽说以毫秒计的时间缩短对日常生活影响极小,但引发了科学界与公众的广泛兴趣与讨论,激发了人们对时间相对性与珍惜每一刻的反思。此事件凸显了对地球动态过程的持续科学探索,也为气候与地质科学研究打开新方向,强调持续监测地球物理变化的重要性。
地球自转预计未来几个月加速,包括2025年7月9日几天将缩短
科学观测显示地球的自转速度正在加快,这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导致多个日子变得比平常更短。尤其是2025年7月9日,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短的一天。这意味着通常24小时的白昼时间将减少,可测量的秒数将被“丢失”。地球自转加速将影响时间测量,并对依赖精确时间的全球系统(如导航和电信)产生影响。像威斯康星这样的地区居民在那天可能会“失去时间”,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周期缩短。尽管详细科学数据表明这是地球自转的自然变化,不用担心,但这一现象引起科学家和公众的关注。天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等研究人员对地球内外部动态变化持续关注,如地球质量分布的变化或月球引潮力。此加速现象会影响原子钟标准调整,以及闰秒插入以保持与世界时的同步。为何地球加速旋转仍在研究中,这挑战了对行星动力学与时间测量的既有假设。这些事件凸显了地球系统的复杂性,也强调了科学持续监测对日常生活和技术影响的自然变化的必要性。
2025年地球自转加速 导致多日变短 包括7月9日
2025年,地球自转显著加速,导致多天比平常更短。其中值得注意的是7月9日,预计为2025年迄今为止最短的一天。该现象源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自然波动,受地核变化、大气状况及潮汐力等复杂地球物理因素影响。
加速意味着以原子钟测量的时间将无法与依赖地球自转的太阳时间完全同步,导致日子略短,从而对全球时间系统造成影响。此现象不同寻常,因为地球自转通常因潮汐摩擦而放缓,使日子逐渐变长。不过近期出现间歇性的加速。
地球自转加速对各地尤其是威斯康星州有影响,当地计时系统及GPS、通信等技术可能受时间差异影响。此现象不会危及日常生活,但对研究地球地球物理动态及依赖精准时间测量的机构意义重大。
专家强调此次自转变化为短暂现象,未来数月内会有所波动。科学家持续研究以揭示成因并预测未来趋势。观察和数据收集对追踪这一异常自转模式至关重要。
总体来看,2025年中期地球自转加快是重要地球物理事件,彰显地球动态本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科技的细微影响。
7月9日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短的一天,因地球自转加速
2025年7月9日,地球经历了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短的一天,全天的时长比标准24小时短约1.3到1.6毫秒。科学家们将这一现象归因于夏季地球自转速度的加快,这种加速与当天月亮的位置有关,影响了地球的动力学。约在事件发生前48分钟的最新测量证实了7月9日将成为最短一天。自2020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观察地球自转速度的波动,今年夏天的事件标志着理解这些自然变化的重要里程碑。虽然日长缩短仅以毫秒计,但这对时间计量精度、卫星导航及地月引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事件被视为具有突破性的科学现象,开启了对地球和太空动力学更深入探索的新起点。地球自转加速的原因及其后果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科学家预测包括2029年可能出现负闰秒在内的更多有趣发展。这一自然现象彰显了人类对行星运动和宇宙关系复杂性的不断认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