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指標
34.09
熱度指數-
影響級別Medium
-
影響範圍Global
-
最後更新2025-08-11
事件概述
此次事件標誌著美伊之間戰略軍事升級,涉及對核基礎設施的精準摧毀和報復行動。它凸顯了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區域安全、全球能源市場及國際外交。該衝突強調了軍事主導外交政策的風險、經濟相互依存性,以及相關國家內部的政治分歧。
採集記錄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緊張局勢與恐怖威脅加劇
美國對伊朗的三處核設施發動了空襲,進一步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此次空襲正值美國官員警告稱,伊朗可能在美國境內發動恐怖襲擊。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哈基姆·傑弗里斯(紐約州民主黨)已要求國會高層就伊朗局勢進行簡報,但目前尚未舉行。與此同時,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評論了伊朗對卡塔爾一處美國空軍基地的報復性襲擊,稱其「非常軟弱」,14枚導彈中有13枚被攔截。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也表達了擔憂,稱美國境內潛伏恐怖分子的威脅「從未如此之高」。局勢仍在變化中,目前尚未發布新的警報。此次空襲及後續事態發展凸顯了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其進一步升級的可能性。
美國在緊張局勢升級中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打擊
美國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發動了打擊,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此次打擊發生在有報導稱伊朗威脅在美國境內發動恐怖襲擊之際,但目前尚未發布新的警報。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哈基姆·傑弗里斯(紐約州民主黨人)已要求國會高層議員就伊朗局勢舉行簡報會,但此類簡報尚未舉行。與此同時,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評論了伊朗對卡塔爾美軍基地的報復性襲擊,稱其「非常軟弱」,14枚導彈中有13枚被攔截。據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稱,美國境內潛伏細胞的威脅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一局勢凸顯了地緣政治風險的加劇以及美伊之間進一步升級的可能性。鑒於伊朗核計劃的長期緊張局勢以及對地區和全球安全的廣泛影響,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是一個重大進展。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緊張局勢與恐怖威脅加劇
美國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發動了空襲,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美國官員警告稱,伊朗可能在美國境內發動恐怖襲擊,但目前尚未發布新的警報。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哈基姆·傑弗里斯(紐約州民主黨人)已要求國會高層就伊朗局勢進行簡報,但簡報尚未舉行。與此同時,前總統唐納德·川普評論了伊朗對卡塔爾美國空軍基地的報復性襲擊,稱其「非常軟弱」,14枚導彈中有13枚被攔截。此次空襲及後續威脅凸顯了美伊之間不穩定的關係,並引發了對局勢進一步升級的擔憂。此外,一位前聯邦調查局負責人警告稱,伊朗可能利用拜登政府的「開放邊境」政策,在美國部署恐怖分子潛伏小組。局勢仍在變化中,安全擔憂加劇。
伊朗對駐卡塔爾美軍發動襲擊並報復核設施襲擊,引發全球緊張局勢
近日,伊朗對駐卡塔爾的美軍發動了攻擊,作為對其核設施遭受攻擊的直接報復。這一升級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因為該地區面臨著進一步衝突的風險。報道稱,伊朗選擇的時間和地點具有戰略意義,旨在報復其認為威脅核基礎設施的敵對行動。
與此同時,俄羅斯譴責美國對伊朗的空襲,警告此舉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可能引發全球“核災難”。俄羅斯總統普京強調,美國的攻擊已將世界推向“非常危險的邊緣”,並強調避免軍事衝突升級以維護國際安全的必要性。
在美國國內政治方面,涉及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的決定引發爭議。福克斯新聞報道,赫格塞斯未經白宮知情批准暫停對烏克蘭的武器運輸,這一舉動令內部人士感到震驚。同樣,前總統特朗普也被五角大樓突然決定暫停對烏克蘭武器供應的行為所措手不及,進一步暴露了美國外交和軍事政策的內部不確定性。
這些事件共同凸顯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軍事報復升級、外交摩擦加劇,以及美國防務和外交政策協調面臨挑戰。局勢仍在發展,當事各方將面臨對中東地區穩定、美俄關係未來以及持續支持烏克蘭衝突的重要影響。
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交易員密切關注油價及伊朗反應
美國週六對伊朗的三處核設施——福爾多、伊斯法罕和納坦茲——發動了襲擊,加劇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此次襲擊令投資者感到意外,他們原本預計在前總統川普週五宣布將在兩週內決定是否發動攻擊後,會有更多外交努力。川普在週六晚間的講話中警告伊朗,要麼選擇和平,要麼面臨「比過去八天所見的更大悲劇」。交易員目前正為伊朗可能的報復做準備,擔憂主要集中在伊朗可能襲擊附近基地的美方人員或封鎖荷姆茲海峽這一全球重要石油貿易通道。高盛警告稱,若海峽長期封鎖,油價可能飆升30%,突破每桶100美元。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呼籲中國——伊朗最大的石油客戶——介入並阻止此類封鎖。儘管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市場反應卻相對平靜。Vital Knowledge的分析師亞當·克里薩弗利指出,伊朗軍事能力的削弱和孤立,加上全球石油供應充足,可能限制衝突的影響。與此同時,Yardeni Research的埃德·亞德尼強調了美國經濟在全球動盪(包括中東衝突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事件)中的韌性。週一,股指期貨保持穩定,交易員密切關注油價及伊朗的下一步行動。
伊朗考慮關閉霍爾木茲海峽 美以緊張局勢升級
6月22日,伊朗國有電視台Press TV報導稱,伊朗議會已批准一項措施,以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對美國當天早些時候空襲伊朗三處關鍵核設施的回應。然而,最終決定權在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手中。霍爾木茲海峽位於阿曼和伊朗之間,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每天處理約2000萬桶原油,佔全球消費量的20%,以及全球液化天然氣(LNG)貿易的20%。高盛和Rapidan Energy警告稱,關閉海峽可能擾亂全球能源供應,推動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美國國務卿兼國家安全顧問馬可·魯比奧呼籲中國勸阻伊朗關閉海峽,稱中國嚴重依賴該海峽的石油運輸。魯比奧警告稱,此舉對伊朗將是「經濟自殺」,因為伊朗自身的石油出口也依賴該海峽。伊朗外交部長穆罕默德·賈瓦德·扎里夫在土耳其表示,伊朗必須對美國的襲擊作出回應,稱其「越過了一條非常嚴重的紅線」。與此同時,專家如海圖智庫的朱新榮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的劉強認為,伊朗不太可能實施關閉,因其經濟和地緣政治後果嚴重。局勢仍然動盪,以色列繼續對伊朗軍事目標發動襲擊,包括對德黑蘭附近的帕爾欽軍事基地的飛彈攻擊。中國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緩和緊張局勢,維護地區穩定。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實施空襲,特朗普稱關鍵設施已被'摧毀'
6月2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布,美軍對伊朗三處關鍵核設施實施了空襲,並將此次行動描述為'輝煌的軍事勝利'。目標地點包括納坦茲、伊斯法罕和福爾多,特朗普稱福爾多已被'徹底摧毀'。他詳細描述了攻擊過程,提到在福爾多投下了六枚掩體炸彈,並向其他地點發射了30枚戰斧導彈。特朗普強調,空襲的目的是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並警告伊朗的未來將面臨'和平或悲劇'。
美國通過外交渠道向伊朗澄清,空襲並非旨在引發政權更迭。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援引一名伊朗官員的話證實,福爾多部分設施遭到'敵方空襲'。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讚揚了特朗普的行動,稱歷史將記錄總統為阻止伊朗獲得危險武器所做的努力。
此次空襲發生在以色列與伊朗緊張局勢升級之際,兩國已進行了一周多的空中交戰。以色列於6月13日發動襲擊,稱出於對伊朗核計劃的擔憂。伊朗堅稱其核活動是和平的。衝突已造成重大傷亡,據伊朗官方媒體努爾新聞社報道,伊朗至少有430人死亡,3500人受傷。在以色列,24名平民因伊朗導彈襲擊喪生。
美國國內政治反應不一。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吉姆·里施強調,衝突是以色列的戰爭,而非美國的。民主黨參議員蒂姆·凱恩批評特朗普的決定,指責其判斷失誤,並指出公眾普遍反對美國捲入與伊朗的戰爭。局勢仍然動盪,可能進一步升級。
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實施空襲,衝突升級
6月2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布,美軍對伊朗三個關鍵核設施——納坦茲、伊斯法罕和福爾多——實施了空襲,並稱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攻擊」。特朗普表示,伊朗的核計劃已被「徹底摧毀」,並強調在福爾多使用了六枚掩體炸彈,在其他地點發射了30枚戰斧導彈。他在確認攻擊的帖子中宣稱:「福爾多已不復存在。」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援引一名官員的話稱,福爾多部分設施遭到「敵方空襲」打擊。
此次空襲發生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緊張局勢升級之際,兩國已進行了一週多的空中戰鬥,造成人員傷亡。以色列於6月13日發動攻擊,聲稱伊朗即將開發核武器,而伊朗堅稱其核計劃是和平的。據伊朗官方媒體努爾新聞社報道,自以色列發動攻擊以來,伊朗已有至少430人死亡,3500人受傷。在以色列,24名平民因伊朗導彈襲擊喪生。
特朗普將美國的空襲描述為阻止伊朗獲取「世界上最危險武器」的決定性行動,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也表達了類似觀點。然而,美國通過外交渠道向伊朗澄清,空襲並非旨在政權更迭。美國國內政治反應不一,共和黨參議員吉姆·里施稱衝突是「以色列的戰爭」,而民主黨參議員蒂姆·凱恩則批評特朗普的判斷,指出公眾反對與伊朗開戰。
這一局勢凸顯了中東地區脆弱的地緣政治平衡,存在進一步升級的潛在風險。對伊朗核設施的攻擊標誌著伊朗與以色列長期衝突的重大升級,對地區和全球安全具有廣泛影響。
美國在特朗普下令對伊朗發動襲擊後升級緊急撤離和旅行警告
美國在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授權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後,加強了緊急撤離行動,並發布了針對中東地區的高級別旅行警告。國務院還發布了一份‘全球警戒’安全警報,敦促海外美國公民因恐怖主義風險和潛在報復行動保持警惕。特朗普下令的襲擊針對伊朗關鍵軍事設施,加劇了該地區的緊張局勢。美國政府未透露撤離的具體細節,但強調中東地區的美國人應立即離開。‘全球警戒’警報指出,全球範圍內針對美國利益的暴力行動可能增加,包括大使館、軍事基地和企業。國務院建議公民避免大型集會,關注當地媒體,並與最近的美國大使館保持聯繫。衝突的連鎖反應已波及國際社會,多個國家發布了類似的旅行建議。局勢仍然動盪,短期內難以解決。
伊朗遭襲後油價飆升,美國期貨下跌引發經濟擔憂
全球能源市場因近期對伊朗的襲擊而出現顯著動盪,導致油價飆升和美國期貨下跌。這一情況引發了對潛在經濟衝擊的擔憂,尤其是對美國而言,油價上漲可能加劇通脹壓力並減緩經濟增長。襲擊發生後,油價立即飆升,反映出對該地區供應中斷的擔憂。分析師正密切關注局勢,以評估伊朗是否會通過關閉霍爾木茲海峽進行報復,這是全球石油運輸的關鍵瓶頸。此舉可能嚴重擾亂能源供應,並進一步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局勢。美國期貨市場對這一不確定性反應消極,投資者為未來幾天潛在的波動做好準備。這些事件的更廣泛影響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和經濟不穩定性延長的可能性。局勢仍在變化中,能源市場正在等待進一步的發展,以評估對全球貿易和經濟穩定的全面影響。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隱形打擊;特朗普暗示政權更迭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隱形轟炸機打擊,造成重大破壞且未被發現。此次行動針對關鍵核設施,執行精準,官員們正在評估破壞程度。此次打擊是對美伊緊張局勢升級的回應,此前伊朗曾對特拉維夫發動導彈襲擊,造成嚴重破壞但傷亡較少。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斯強調,美國不尋求進一步衝突,但仍準備捍衛自身利益。與此同時,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暗示伊朗可能發生政權更迭,並在公開聲明中宣稱「讓伊朗再次偉大」。局勢仍不穩定,德黑蘭正在考慮四種可能的報復措施。相關事件中,敘利亞一座希臘東正教教堂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至少22人死亡,進一步複雜化了地區安全局勢。美國東部地區也正經歷熱穹頂現象,預計危險高溫將持續。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進一步升級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特朗普宣佈摧毀伊朗關鍵核濃縮設施
6月21日晚10點(美國東部時間),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發表全國講話,宣佈美軍已成功摧毀伊朗的關鍵核濃縮設施,包括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設施。特朗普強調此次行動是軍事上的成功,並警告伊朗若不尋求和平,未來的打擊將更為猛烈。他感謝美軍指揮官,並稱讚行動的精準與高效,稱其他軍隊無法完成此類任務。特朗普還提到伊朗前軍事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指責其造成數千人死亡,並向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表示祝賀,稱雙方合作消除了對以色列的威脅。此次襲擊是美國首次對伊朗的直接軍事打擊,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對襲擊表示震驚,警告可能對平民、地區穩定和全球安全造成災難性後果,呼籲各方緩和局勢並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與此同時,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因擔心遇刺,已指定三名高級神職人員為潛在繼任者,目前藏身於地下掩體。以色列已提高全國警戒級別。全球對此襲擊反應不一,部分美國議員批評特朗普繞過國會,冒險引發戰爭。
川普總統下令攻擊伊朗核設施
週六,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軍對伊朗三處核設施展開攻擊。川普警告若中東和平無法迅速達成,他將毫不猶豫繼續鎖定更多目標,並形容遭攻擊的設施為「最致命」,同時指出還有許多潛在目標尚未被觸及。
此舉在川普的政治支持者中引發分裂,尤其是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內。一些以非干涉主義著稱的重要盟友,包括史蒂夫·班農、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評論員塔克·卡爾森,以及Turning Point USA創辦人查理·柯克,早先公開反對軍事介入。
這些人物認為協助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違背了川普先前避免「永遠戰爭」的承諾。宣布打擊後,有些人軟化了批評立場,川普透露塔克·卡爾森曾親自打電話道歉。
此次攻擊發生在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升級期間,雙方發布導彈與無人機攻擊。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拒絕投降呼籲,而川普未排除向以色列提供摧毀伊朗地下核設施的能力。
川普雖未詳述此次攻擊的損害評估,但強調美國已準備好展開進一步軍事行動,激起對干預主義及其「美國優先」政策方向的討論。
特朗普對伊朗核設施空襲引發國會分歧,戰爭權力辯論升溫
特朗普政府近期對伊朗核設施的空襲在國會引發激烈辯論,支持者與批評者反應不一。週六的空襲針對伊朗核設施,加劇了中東緊張局勢。儘管MAGA聯盟大多支持特朗普的決定,但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R-Ga.)等知名人物表達了尖銳批評。格林在X平台上指責政府使用‘誘餌與調包’策略,並擔憂美國可能捲入‘核’第三次世界大戰。她強調反對空襲,並表示:‘我的孩子分別是22、25和27歲。我會為他們的未來與任何人鬥爭。’格林還批評美國外交政策,主張將重點轉向‘美國利益與問題’。前特朗普顧問史蒂夫·班農指出,政府需向支持者證明空襲的必要性。MAGA運動在非干預主義這一‘美國優先’核心信條上可能出現分裂。與此同時,共和黨領袖確認已聽取空襲簡報並支持特朗普的行動。伊朗危機也被參議院聽證會上的內部爭執所掩蓋。局勢仍不穩定,關於空襲合法性和對美國外交政策影響的辯論仍在繼續。
美國加強對伊朗支持的潛伏小組監視,地區緊張局勢升級
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加強了對國內潛在伊朗支持的潛伏小組的監視,特別是與黎巴嫩真主黨(美國指定的外國恐怖組織)有關的小組。此次加強監視是在以色列本月早些時候發起的「崛起之獅」行動後,該行動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FBI局長卡什·帕特爾主導了這些努力,但白宮和FBI均拒絕評論具體細節。自2020年1月特朗普總統下令暗殺伊朗將軍卡西姆·蘇萊曼尼以來,伊朗特工的威脅一直是美國官員持續關注的問題。蘇萊曼尼之死加劇了美國國內報復性襲擊的擔憂,促使FBI、國土安全部和其他機構投入大量資源應對此類威脅。去年年底,聯邦檢察官指控一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特工和兩名美國本土人士密謀監視和暗殺伊朗政權的批評者,包括前總統特朗普。據稱,該特工承認受未具名官員指示策劃襲擊。長期以來,美國執法部門一直警惕伊朗策劃或煽動國內襲擊的能力,這一擔憂自蘇萊曼尼死後加劇。近年來,已有針對密謀暗殺高調人物的指控,包括特朗普的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此外,伊朗附屬黑客被指控入侵特朗普競選團隊,引發了對網絡報復的擔憂。儘管尚未發現可信威脅,但白宮、五角大樓和以色列大使館等關鍵地點的安全措施已加強。隨著與伊朗的緊張局勢升級,情報機構正在重新評估美國境內已知或疑似與真主黨有關聯的人員。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警告將對美國採取報復行動,尤其是特朗普總統考慮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之際。美國保持高度警惕,持續更新評估以應對潛在威脅。
特朗普敦促石油行業在中東衝突期間降低油價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呼籲石油行業保持低價,警告稱價格上漲將「正中敵人下懷」。此前,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了打擊,加劇了中東緊張局勢,並引發了對全球石油供應潛在中斷的擔憂。特朗普於2025年6月23日週一通過其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發表了他的要求。他特別針對能源部,敦促他們「鑽探,寶貝,鑽探!!!我是說現在!!!」然而,美國的石油生產決策由私營公司而非政府做出。能源部並不直接控制鑽探活動。
特朗普的帖子發布後,由於擔心中東供應中斷,全球油價出現飆升。美國原油價格下跌75美分(1.02%)至每桶73.09美元,而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下跌73美分(0.95%)至每桶76.28美元。儘管最初出現波動,但石油市場相對穩定,週一上午大部分時間期貨交易持平。布倫特原油價格在週日晚上一度上漲超過5%,短暫突破每桶81美元後回落。
白宮發言人哈里森·菲爾茲澄清,特朗普的信息是針對石油生產商的,強調需要避免價格上漲,以免讓對手受益。與此同時,拜登政府為其過去的行動辯護,包括2022年從戰略石油儲備中緊急出售石油,稱此舉在俄烏衝突期間穩定了市場。
石油分析師克萊·賽格爾指出,特朗普推動增產反映出對中東衝突導致油價上漲10美元的擔憂,此前油價因經濟不確定性而承壓。然而,賽格爾強調,石油公司的決策基於長期市場動態,而非短期政治言論。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但由於行業謹慎行為、全球供應充足以及需求增長溫和,今年的產量增長停滯。
民主黨對特朗普考慮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分歧
民主黨內部對特朗普總統可能對伊朗核設施採取軍事行動的分歧日益加深。進步派如參議員伯尼·桑德斯(I-Vt.)和克里斯·墨菲(D-Conn.)以及眾議員羅·卡納(D-Calif.)強烈反對未經授權的軍事行動,而黨領袖如參議員查克·舒默(D-N.Y.)和眾議員哈基姆·傑弗里斯(D-N.Y.)則持更為謹慎甚至支持的態度。特朗普週六宣布美國已打擊了三個伊朗核設施,進一步加劇了緊張局勢並使民主黨內部更加分裂。進步派如卡納提出立法,要求未經國會批准不得單方面採取軍事行動,強調任何武力使用前需進行投票。這場辯論反映了民主黨在外交政策上的廣泛分歧,部分成員優先考慮外交手段,而另一些則與以色列的安全關切保持一致。
美國當局加強對伊朗支持的潛伏小組的監控,緊張局勢升級
特朗普政府大幅加強了對美國境內潛在的伊朗支持的潛伏小組的監控力度,尤其是那些與美國指定的外國恐怖組織真主黨有關聯的小組。此次加強監控是在以色列本月早些時候發起的「崛起之獅」行動之後,該行動加劇了美伊之間的緊張關係。FBI局長卡什·帕特爾主導了這些監控工作,但白宮和FBI均拒絕評論具體細節。自2020年1月特朗普總統下令刺殺伊朗將軍卡西姆·蘇萊曼尼以來,伊朗特工的威脅一直是美國官員持續關注的問題。去年年底,聯邦檢察官指控一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特工和兩名居住在美國的人士密謀監視和刺殺伊朗政權的批評者,包括對特朗普本人的潛在威脅。FBI、國土安全部和其他機構已投入大量資源應對這些威脅,重點關注伊朗在美國境內策劃或煽動襲擊的能力。此外,伊朗附屬的黑客被指控入侵特朗普競選團隊,引發了對網絡報復的擔憂。儘管執法部門正在重新審查美國境內已知或可疑的真主黨關聯人員,但目前尚無可信威脅的跡象。然而,作為預防措施,白宮、五角大樓和以色列大使館等關鍵地點的安全措施已加強。局勢仍然不穩定,評估工作持續進行,尤其是特朗普總統正在考慮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潛在軍事打擊之際。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已警告將對美國採取報復行動,進一步複雜化了地緣政治格局。
埃里克·庫里拉將軍領導美軍在中東應對伊朗緊張局勢
埃里克·庫里拉將軍因其強大的氣場被稱為‘大猩猩’,目前正領導美軍在中東地區應對與伊朗日益緊張的局勢。這一情況因潛在的衝突和該地區的戰略重要性而備受關注。庫里拉以其強硬立場和身體素質著稱,是五角大樓制定伊朗相關計劃的關鍵人物。他的領導正值關鍵時刻,美軍正在準備可能的打擊或其他行動以應對伊朗在該地區的活動。文章強調了庫里拉對軍事戰略的影響力,與其他人物如皮特·赫格斯形成對比,後者已向庫里拉的專業知識低頭。特朗普政府推動對伊朗採取更強硬立場的背景也被提及,據報導庫里拉主張採取果斷軍事行動。局勢仍在變化中,可能對全球安全產生深遠影響。
全球市場對美國打擊伊朗作出反應:油價飆升,股市暴跌,避險需求上升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軍事打擊後,全球市場出現顯著波動,油價飆升,股市暴跌,投資者紛紛湧向美元等避險資產。美國週六對伊朗的三個核設施——福爾多、伊斯法罕和納坦茲——發動了襲擊,加劇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警告伊朗將面臨進一步後果,並表示:「要麼是和平,要麼伊朗將面臨比過去八天更大的悲劇。」
油價上漲了4%,美國基準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近74美元,為1月底以來的最高水平。摩根大通和瑞銀的分析師指出,如果伊朗通過擾亂霍爾木茲海峽進行報復,油價可能會持續上漲。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石油貿易的關鍵通道。伊朗是歐佩克第三大產油國,每天出口約160萬桶原油。摩根大通的歷史數據顯示,像伊朗這樣的產油國政權更迭曾導致油價持續飆升,過去危機期間原油價格峰值上漲了76%。
股市反應消極,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300點。投資者正在為伊朗可能的報復做準備,報復措施可能包括針對美國人員或關閉霍爾木茲海峽,這可能會將油價推高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敦促伊朗最大的石油客戶中國進行干預,以防止此類中斷。儘管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但像Vital Knowledge的亞當·克里薩富利這樣的分析師認為,衝突的不對稱性和伊朗的孤立可能會限制更廣泛的市場影響。
局勢仍然不穩定,交易員正在密切關注伊朗的下一步行動以及美國可能的進一步行動。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決定也受到關注,因為油價上漲可能會使控制通脹的努力複雜化。全球經濟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對能源市場、貿易路線和金融穩定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