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指标
0
热度指数-
影响级别Medium
-
影响范围National
-
最后更新2025-06-30
关键影响
积极影响 (10)
消极影响 (7)
事件概述
自2025年6月28日起,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及中国其他机场开始执行中国民航局的新规定,禁止不符合标准的充电宝携带上国内航班。这些规定针对缺乏中国强制性认证(3C)或列入召回名单的充电宝,此前航班上曾发生火灾和烟雾事件。乘客可将不合规充电器在机场寄存七天。此举旨在应对锂电池风险上升,提升航空安全。
事件时间线
深圳机场关于便携充电宝的新规定
自2025年6月28日起,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全面实施中国民航局关于携带便携充电宝(俗称“充电宝”)的新规定。根据新规,旅客禁止携带不合规的充电宝登上国内航班。对此禁令,深圳机场将为非合规充电宝提供7天寄存服务。此法规变化源于锂电池的安全隐患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在受热或受压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可能引发短路、过热,甚至火灾和爆炸。民航局现禁运所有无有效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或召回名单内的充电宝登机。但国外生产的充电宝不受3C和召回检查限制,深圳机场等地对国际航班仍执行旧标准,这引发了公众对其安全性的担忧。自2024年8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要求所有锂离子电池及移动电源必须具备CCC认证,未经批准产品禁止销售和使用。建议消费者购买正规渠道产品并确保认证合规。安全始终是保护旅客生命财产的首要考虑。
中国针对充电宝实施新规,因飞机上火灾事件加严管理
2024年6月28日,中国民航局(CAAC)开始严格执行禁止旅客携带无CCC认证、认证标识不清或属于召回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国内航班的新规。今年已有15起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或冒烟事件,专家提醒,这类事件在飞机狭小舱内风险极大,灭火资源有限。5月31日南方航空客机因乘客充电宝冒烟紧急降落,以及6月13日上海航空类似事件后,CAAC决定加强监管。法律专家岳珊珊指出,自2024年8月1日起,销售不合规充电宝将违反产品质量法,消费者可继续使用召回前购买的产品。鉴于充电宝安全隐患突出,CAAC采取额外措施保障乘客安全。此举是提升锂离子电池产品质量保障的综合方案的一部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报告指出,今年充电宝不合格率达44.4%,并重点打击非法制造商用回收电池材料生产不安全产品,防止航空安全风险增长。
大量机场拦截非认证充电宝引发二手平台转售担忧
自2025年6月28日起,依据中国民航局新规,机场大规模拦截未获得3C认证的充电宝。许多被标注为“机场拦截”的充电宝流入二手平台,价格极低,仅15至30元人民币,这引发了安全隐患。卖家对于货源往往含糊其辞,称“日常使用无碍”或“渠道正规”。民航局积极督促机场加强安检,禁止旅客携带不合规充电宝登机。2025年6月26日发布的紧急通告强调了新检验措施的紧迫性。网友社交平台反映充电宝被没收带来的困扰。知名品牌如Romoss与Anker近期因电池安全召回数十万台设备,进一步促使对充电宝的严格审核。此外,2025和2026年即将施行的锂电池相关法规,或迫使消费者购买符合标准的产品,避免旅行中出现问题。
6月28日起,携带充电宝乘机新规正式实施
2025年6月28日,中国民航局(CAAC)发布紧急通知,禁止乘客携带无有效3C认证标识或标识不清晰的充电宝乘坐国内航班。今年早些时候,因锂电池产品(如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促使该规定出台。3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中国的安全要求,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通知规定,充电宝不仅必须显示合格的3C标识,还需遵守特定的能量容量规定方可登机。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的充电宝可无需航空公司批准携带,100Wh至160Wh之间的充电宝则需事先获得批准。超过100Wh的充电宝每人最多携带两个。充电宝严禁放入托运行李,必须随身携带。飞行期间,乘客不得使用充电宝为电子设备充电,带有开关的充电宝须保持关闭。民航局新规旨在增强飞行安全,回应机上电池事故的关注。